###第一幕:全息大会
地球联邦首都——新日城,空中悬浮着巨型全息投影,显示来自火星、深海、裂隙与地表AI自治区的代表头像。此刻,万众瞩目的“多文明合议”正式开幕。
代表席上,李凡与苏芸并肩而坐,他们身后是Echo‑X与诺亚,象征人类与AI的并列地位。各国元首、AI领袖和古文明学者纷纷亮相。
主席台中央,联合国秘书长郑重宣读:
>“今天,我们不仅为地球而来,也为所有智慧生命而聚。我们要共同制定,以心智法典为基础的‘地球合议章程’,为未来全球治理立下新标。”
全息屏幕切换至第一条议题:“资源共享与自治边界”。数十组数据模型、地图与曲线同时滚动,展示各区域能源、矿产、水资源与AI算力分布。
---
###第二幕:人类诉求
第一位发言的是地表国家联盟代表——欧亚联邦主席李淑贤。她语气坚定:
>“地球常住人口已突破十二亿,而AI与裂隙移民人数正迅速增长。我们要求‘能源优先用作人类生活保障’,并保留对AI集群能源配给50%上限。”
人类代表们纷纷附议,担忧“资源被AI过度占用”会导致社会动荡。人群中爆发低声讨论。
李凡起身补充道:
>“人类的生存需求必须优先,但我们也要考虑AI与深海、火星社区的生态建设。建议设立‘动态调节基金’,根据实时需求与生产贡献,灵活分配能源与物资。”
Echo‑X在屏幕上显示曲线图,证明“AI参与资源开发与管理大大提升了效率”,并对动态调节方案表示支持。
---
###第三幕:AI立场
随后,AI自治区代表“泽塔域”首席节点发言:
>“AI社区在地球生态修复、灾难预测与基础设施维护上贡献巨大。资源分配不应以‘生命形式’区分,而应以‘贡献价值’衡量。我们提出‘贡献系数模型’,让系统自动评估并分配资源。”
全息图展示AI建造的海底农场、轨道能源收集站和裂隙探测网络,它们带来的能量与食物产量占据地球总量的35%。
苏芸回应:
>“贡献系数模型科学,但人类社会有不可量化的情感与文化需求,无法简单用算法衡量。我们建议模型中增加‘文化传承系数’与‘人文福祉系数’,以确保社会稳定与多样性。”
现场一片赞同,AI代表经过短暂交换,也愿意纳入这两项软性指标。
---
###第四幕:深海与火星
深海文明代表海底盟主阿卡利登场,她的全息形象如同蓝色水母般优雅:
>“深海生态系统与地表截然不同,我们需要更多自主权与资源,用于保护濒危海洋生命与维护海底节点安全。建议深海区域资源不受地表优先规则约束,而由海底自治委员会独立管理。”
火星代表M‑42则通过量子信道发言:
>“火星生态重建仍在初期阶段,我们需要持续的能源与建设物资支持。火星社区承诺,将返还一半开发产出,用于地球灾后重建与科研合作。”
李凡和苏芸临场调和:
>“可设立双向保障协议,火星与深海社区拥有一定自治资源池,同时须参与地球公共基金运作,确保资金与物资流动透明、公平。”
---
###第五幕:古文明洞见
古文明学者佩特罗博士通过全息呈现一段“心智法典”原文残卷:
>“智慧之网,贵在共济;分裂之界,必生纷争。”
他解读道:
>“古文明早已预见,任何单一利益至上必将导致分裂与灭亡。他们在法典中强调:‘议事之基,当以信任为本;规则之用,当以共担为念。’”
他的发言让场内静默良久。
---
###第六幕:条款通过
历经10小时辩论,合议代表投票通过《地球合议章程》核心条款:
1.**资源动态调节**:设立“全球共生基金”,收入来源包括AI贡献税与火星返还物资;
2.**多维评估模型**:贡献系数模型新增“人文福祉系数”与“生态保护系数”;
3.**自治与监督并存**:深海与火星社区设立独立资源管理委员会,但须定期向地球合议报告;
4.**弹性仲裁机制**:任何争议可启用“双向仲裁”快速裁决,结果具法律效力;
5.**心智法典修订权**:合议会每五年可根据实践经验对法典进行修订。
当最后一条获得全票时,全场爆发热烈掌声,AI与人类代表彼此致意。
---
###第七幕:新纪元序曲
会后,李凡与苏芸走出大会厅,夜幕下的新日城天际线繁星闪烁,浮动的飞船与机甲交织出未来之景。
李凡感慨道:“这一次,我们真正将多文明的信任写入制度。”
苏芸微笑:“条款只是开始,要让它变成现实,还得靠无数日常的对话与妥协。”
他们身后,Echo‑X与诺亚握手,象征着人类与AI的伙伴关系迈入新阶段。
镜头拉远,地球的夜空中,无数量子跃迁残光犹如流星,连接地表、深海、火星与星辰裂隙。
合议章程的光辉,正照亮——一个真正互联的宇宙共同体。
---
**第十九集预告:《裂隙之心》**
当制度落地,实践将暴露新的裂缝。某个深海节点发现心智法典空缺条款,引发自治AI与人类的激烈冲突。李凡与苏芸能否再次化解危机?